2014-2-26 14:39
LiLily_Li
街亭之戰的經過馬謖為什麼守不住街亭要地?
[b]一.為什麼會是街亭[/b]
從文帝曹丕到明帝曹叡初,一直把戰略重點放在孫權那裡,在西北主要還都是防禦態勢,隴右相當空虛。夷陵之戰蜀漢大傷元氣,劉備死後,數年內年蜀地一直風平浪靜,蜀漢慢慢復原。形勢一片大好,就是怕折騰。
諸葛亮開始了折騰。
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諸葛亮首出祁山。
街亭之戰第一問:祁山之大,為什麼街亭在這次折騰中最折騰?
諸葛亮先派趙雲和鄧芝228出現在箕谷,做出將由斜谷道進軍的樣子,引誘魏國曹真主力進軍斜谷道。
隴西各郡已經被曹真抽走大部分兵力,防備虛弱,隴西向諸葛亮敞開了大門。諸葛亮率軍趁虛而入,“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無一兵一卒之援,在城頭立起了降旗。27歲的天水郡中郎將薑維便在這時投降蜀漢的。
調回曹真主力來?這顯然是不行的——第一,曹真如果回防,趙雲、鄧芝就會跟進,與諸葛亮對祁山形成夾擊之勢;第二,曹真部隊已經被趙雲、鄧芝牽制住了,根本不能全身而退。
諸葛亮首出祁山,出征前還寫了一個決心書——《出師表》,對這次行動他是志在必得。現在一切都很順利,他大軍壓境,隴西各郡只能龜守,無力反擊。
只要切斷關隴通道,不讓曹魏的二線三線預備隊進入隴右,把優勢保持一段時間,隴右諸郡孤立無援,勢必全部歸蜀所有!
對於諸葛亮來說,切斷曹魏的關外援軍,孤立隴西是擴大戰果的最重要一招;對於魏明帝來說,盡快派兵進入隴西增援各郡,是扭轉頹勢的最重要一招。
一個要阻,一個要進,雙方都想達到自己的目標。
大敵當前,魏明帝到了長安,親自鎮守。但是真正西鎮長安的,是魏明帝帶去的五萬部隊。西出陽關,五萬部隊裡,曹營五子僅存的張郃便在其中。
張郃是這支部隊的指揮者。
從哪個地方才能盡快進入隴西呢?張郃打開地圖,目光聚集在一個地名上:街亭。
在哪個地方布防,才能把曹魏的援軍拒於關外?諸葛亮打開地圖,目光聚集在一個地名上:街亭。
街亭!街亭!
街亭即在今天水秦安縣東北部。具體處所,如《秦安縣志》所述,即今日之龍山——“斷山,其山當略陽之街,截然中處,不與眾山聯屬,其下為聯合川,即馬謖覆軍之處。乾隆十四年,秦安知縣蔣允嫌其名不祥,改稱龍山。”現今龍山腳下的隴城鎮即為當年的街亭。這就是傳說中的“五路總口”。這是一條東北——西南走向的谷道,谷地西北側,是險峻的山地,谷地東南,是無法逾越的秦嶺。從西安到天水,只有通過固關峽,翻越隴板,沿街亭行走。
諸葛亮要斷魏援,須守住街亭;張郃要進入隴西,須突破街亭。
[attach]713041[/attach]
[b]二.為什們會是馬謖[/b]
街亭之戰第二問:諸葛亮怎麼選中了馬謖?
諸葛亮搖著鵝毛扇,氣定神閒,選拔街亭守將。大多數人提議用魏延,諸葛亮在內心裡鄙視魏延,搖著鵝毛扇,什麼也不說。又有人提議用吳懿,諸葛亮但笑不語。
一看這情形,大家知道丞相心裡早就有了人選,就都沉默了。
諸葛亮本想等著有人提議用馬謖後,他再拍板的,可是,這麼多人,竟然誰也沒想到軍中還有馬謖這麼一個人。諸葛亮內心嘆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諸葛亮只得親自說出了馬謖的名字。諸葛亮沒想到的是,大家的反對意見是那麼強烈,匯總大家的反對意見,大概有以下幾條:
1,馬謖是越雋太守,一個機關幹部,而非軍人;張郃是先主也頗為忌憚的張郃。
2,馬謖是個軍事理論家,並無實戰經驗;張郃身經百戰,已是宿將。
3,先主去世前,曾告誡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馬謖難當街亭大任。
諸葛亮那時不知怎麼走火入魔了,非用馬謖不可,他闡明了用馬謖的幾條理由:
馬謖少時素有才名。
馬謖深諳兵法,經常與諸葛亮談論軍計,自晝達夜,滔滔萬言。
馬謖也有戰功,南征孟獲,曾獻攻心計。
還有一條,諸葛亮不好當眾說出,那就是馬謖的哥哥馬良與諸葛亮是哥們,馬良在臨死前曾把弟弟馬謖託付給諸葛亮。街亭易守難攻,只要在街亭谷口擺上弓弩陣,張郃軍隊就難以逾越天險。大功一件,讓馬謖去純屬於是讓他撿功的。
諸葛亮的致命失誤:
諸葛亮的給馬謖的任務很簡單:守住街亭,佔道紮營,阻斷由關入隴的道路。
[b]三.馬謖怎麼部屬街亭之戰[/b]
街亭之戰第三問:馬謖一開始做了怎樣的兵力部署?
馬謖來到了街亭,臨風而望,山川道路一覽無餘。
街亭的形像如同一柄折扇,清水河兩條支流匯入谷口形成一個小小的衝擊扇平原,街亭鎮(現屬秦安縣隴城鄉)就坐落在衝擊扇的西端,整個折扇的扇柄則正在南山。南山的地勢很有特點,當地又稱百畝塬,頂部是一個香蕉形的平台,實際面積遠大於百畝,北,東,西三面甚是陡峭。
望著險峻的南山,飽讀兵書的馬謖突然想:要是上山在百畝塬安營,可以伺機出擊殲敵,即使魏軍發起進攻,那也只能是從下面向上仰攻,這就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一弩十矢的孔明弩下。呵呵,你張郃來吧,來一個射一個,來兩個射一對。
突然撞進眼簾的南山把馬謖撞暈了,幸福得暈了。
[attach]713042[/attach]
馬謖不顧王平的苦勸,帶領大軍上了南山,在百畝塬上安營扎寨。馬謖站在山巔上,向東看著,望眼欲穿,他盼望著張郃早一點出現。
張郃來了!
與馬謖一到街亭就發現對自己“有利”的一面的不同的是,張郃首先看到了自己面臨的危險。駐馬不前,張郃凝視著南山上的百畝塬,上面,“漢”字大旗和“馬”字大旗在風中耀武揚威地招搖。
身邊的人建議攻上去,把街亭拿下來,給敵人一個下馬威。
張郃搖搖頭,他第一眼就看出來了,要想攻山,就必須在狹窄險峻的山路上攀登,能沖在最前面發起進攻,最多只有50人,而這50人,面對的是三國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孔明弩。
有人說,馬謖軍隊都上了山,空出了山下的大道,正好不費一兵一卒,越過街亭,進入隴西。
張郃搖搖頭,憑著多年的戰鬥經驗,他斷定隴西肯定還有伏兵,要是自己貿然穿過街亭那時,馬謖從山頂下來切斷歸路,前面伏兵再殺出來,那時腹背受敵。定軍山夏侯淵之死,已經讓張郃領教了冒險的代價。街亭戰後紛紛冒出的王平、黃襲、李勝、張休等蜀漢大將率領的伏兵,見證著張郃的謹慎。
馬謖上南山安營,正是一個絕妙的選擇,曹軍絕對不敢不顧山上守軍而進入隴西,那就只有攻山,只要曹軍攻山,馬謖的孔明弩就發揮威力了。史稱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就連後來接替諸葛亮為丞相、被稱為蜀漢“四英”之一的蔣琬,也稱讚馬謖為“智計之士”。
《三國演義》裡說諸葛亮神機妙算,要求“下寨必當要道處”,這一點其實是行不通的。對這一點,早就有人實地考察街亭地形,發現街亭要道地勢寬闊平坦,如同折扇的扇面,這樣蜀漢軍隊就直接與張郃軍隊硬碰硬了,蜀漢軍隊遠征已久,而曹軍卻是新銳之師,即使諸葛亮親來,也難保必勝。
相反,馬謖的上山安營之策,充分利用地利,倒像是一條妙計。
魏軍停了下來,馬謖果真了得,諸葛亮沒選錯人。
真地沒選錯嗎?
[b]四.馬謖到底敗在什麼地方[/b]
街亭之戰第四問:馬謖的部屬有何破綻?
一開始,張郃是真的找不出馬謖的破綻,他聽著山下清水河的奔流聲,陷入了沉思。
水?
水!
張郃眼前一亮,他看著清水河,微微地笑了。
馬謖上山安營,看似“妙計”,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吃水。要怪就要怪孫臏、孫武等人寫兵法時沒有特別註明人首先要吃水才能打仗,所以馬謖也就不知道人是離不開水的;似乎也要怪諸葛亮,與馬謖通宵達旦地談論兵法時,沒有告訴他人吃水才能活下去、才能打仗的道理。
馬謖的妙計看起來很完美,幾乎找不到突破口,偏偏張郃從一個匪夷所思的地方找到了突破口:水!
張郃從“吃喝拉撒”的“喝”來尋求破敵之計,真是大巧似拙。
[attach]713043[/attach]
山上,馬謖俯瞰下面的曹軍,摩拳擦掌,等著他們前來送死,他也知道張郃的威名,不敢懈怠,構思了不下一萬種打法。
沒曾想,張郃不但根本就不想上山和他打,反而是在山下折扇狀開闊地帶的“扇面”外沿安營,全軍布成一道優美的外弧線。
你下來就和你打,你不下來我就在這裡看風景。
有人來報:已經切斷馬謖汲水之道。
成了!
北方秦嶺,山上是沒有水的。湖北人馬謖,從來不知道生活中還有“缺水”二字,正如一個從來不缺錢的人,點菜時從來不問價錢。馬謖的一萬種打法,沒有一種把“水”考慮進去。
張郃只考慮了一種打法:絕其汲道。
高手出招,化繁為簡,一招制敵。
沒有人進行過不喝水多少天會死的試驗,但是醫學家說脫水後三天就會死亡。山下,清水河淙淙而流;山上,馬謖軍士渴得嘴裡燒火。
終於,馬謖忍不住了,被迫下山與張郃決戰,決戰的目的,不再是為了勝利,而是為了能喝上一口水。
馬謖跑到山上,架好孔明弩,本想誘張郃攻山,沒想到孔明弩無用武之地,自己反被張郃逼下山找人家決戰。
[b]五.馬謖的有何致命弱點[/b]
街亭之戰第五問:馬謖為何不能下山與魏軍決戰?
讀《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都會產生一個疑問:山下張郃斷水,山上馬謖完全可以全力出擊,下山與張郃決一死戰,那他為什麼不這樣做呢?或者說,他這樣做為什麼失敗了呢?
這是因為馬謖太聰明了。
馬謖是聰明的,所以山頂紮營,用孔明弩威脅山下的魏軍,使其不敢通過街亭。
馬謖熟知兵法,善於利用地利。在南山安營。這樣把魏軍至於一個兩難境地:1,魏軍攻山,山路狹窄險峻,最多能容納幾十個人一起通過,而蜀軍卻可以居高臨下地躲在石頭後面射殺魏軍。
2,魏軍不攻山,直接通過,但是魏軍過去後,馬謖軍隊會從山下下來,同時,前面的伏軍也會殺出來,這時,魏軍腹背受敵,形勢危矣!
聰明,馬謖太聰明了!
可是,馬謖忽視了一點:南山確實難以攀登,易守難攻,可可以藉助這一點阻擋魏軍,可是馬謖自己想下來也很困難,甚至是他要是率軍下山,需要付出比登上還要高的代價,因為上山容意下山難。
馬謖還忘記了街亭的地勢還有另外一個特點。通往馬謖安營的南山,是一條山路,山路兩側,則是斜坡一樣的山嶺。
張郃看到了這一點。
張郃在斷了馬謖的汲水之道後,就在兩側的斜坡上布好大軍,單等馬謖軍隊下山取水。
魏軍嚴陣以待,單等馬謖軍隊沖下來立足未穩之時,從兩側高低斜坡上沖下來,給以迎頭痛擊。
高手出招,舉重若輕,輕輕一點,便中對方能夠命門。
魏軍想不贏也難:因為我們所說的地勢決定,馬謖軍隊不可能一下子整體衝下來,只能結成長蛇陣依次下山,能集體衝下來的,一次也就是幾十人。
而這幾十人,處於低谷中,面對的兩側山坡上的數万魏軍!
這就像一個老鼠洞,裡面哪怕有再多的老鼠,可是,能一起跑到洞口的,也就是幾隻,而洞口,卻是密密麻麻的貓!
因此,蜀軍戰士雖然快要渴死了,可是也不敢下山。
蜀軍就這樣陷於必死之地。
馬謖精心選擇的地勢,卻成了自己的墳墓。
聰明反被聰明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