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6 12:10
meta
預防重於治療
有些人很注意養生保健,但在生活習慣上卻存在一些誤區,像下面這些“亡羊補牢”的做法,不是尤未為晚而
是為時已晚了,這已經對身體健康造成了影響。
餓了才吃:
生活中許多人不是按時就餐, 且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吃早餐,其理由之一就是“不餓”。其實,食物在胃內僅停
留4-5小時,感到飢餓時胃早已排空。胃黏膜這時會被胃液“自我消化”,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潰瘍。飲食規律
、營養均衡是養生保健必不可少的物質基礎。
渴了才喝:
平時不喝水、口渴時才飲水的人相當多,尤其是青少年和“大忙人”。他們不瞭解渴了是體內缺水的反應,這
時再補充水分為時已晚。水對人體代謝比食物還重要,生理學家告訴我們,每個成年人每天需飲水1500毫升左
右。晨間或餐前一小時喝一杯水大有益處,既可洗滌胃腸,又有助於消化,促進食慾。據調查研究,有經常飲
水習慣的人,便祕、尿路結石的患病率明顯低於不常飲水的人。
累了才歇:
許多人誤以為累了是應該休息的訊號,其實是身體相當疲勞的“自我感覺”,這時才休息已為時過晚。過度疲
勞容易積勞成疾,降低人體免疫力,使疾病乘虛而入。不論是腦力還是體力勞動者,在連續工作一段時間後,
都要適當的休息或調整。
困了才睡:
困倦是大腦相當疲勞的表現,不應該等到這時才去睡覺。按時就寢不僅可以保護大腦,還能提高睡眠品質,減
少失眠。人的一生約有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睡眠是新陳代謝作用中中重要的生理常式。祇有養成定時睡
覺的習慣,保証每天睡眠時間不少於7小時,才能維持睡眠中樞生物鐘的正常運轉。
急了才排:
很多人只在便意明顯時才去廁所,甚至有便不解,寧願彆著,這樣對健康極為不利。大小便在體內停留過久,
容易引起便祕或膀胱過度充盈,糞便和尿液內的有毒物質被人體重吸收,可導致“自身中毒”。因此,應養成
按時排便的習慣,尤以晨間為好,以減少痔瘡、便祕、大腸癌的發病機會。
胖了才減: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肥胖患者日逐增加。導致肥胖的原因主要是進食過量,營養過剩,缺乏運動。而這幾種
誘因完全可以在體重超過規定標準之前加以預如控制飲食,防止暴飲暴食,調整飲食,加強體育鍛煉。目前市
場上還沒有理想的減肥藥,因此,減肥不如防止肥胖。
感覺有病就治:
疾病應該以防為主,等疾病上身,已經對身體造成危害。疾病到來時都是有訊號的,比如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
態就是疾病的前奏。平時應該加強鍛煉,提高自身抵禦疾病的能力,感到身體的亞健康,就要引起注意,要把
疾病消滅在萌芽狀態。
飯後“八不急”謹記保健康
不急於吸煙
飯後吸煙的危害比平時大10倍。這是由於進食後的消化道血液循! ;
環量增多,致使煙中有害成分大量吸收而損害肝?腦及心臟血管。
不急於洗澡
飯後洗澡,體表血流量會增加﹐胃腸道的血流量便會相應減少﹐
從而使腸胃的消化功能減弱。
不急於上床
俗話說﹕“飯後躺一躺﹐不長半斤長四兩”。飯後立即上床容易發胖。
醫學家告誡人們,飯後至少要休息20分鐘,再上床睡覺。哪怕是午睡時間也應如此。
不急於散步
飯後“百步走”﹐會因運動量增加而影響消化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是老年人,心功能減退?血管硬化及血壓反射調節功能障礙,餐後多出現 血壓下降等 現象。
不急於開車
事實證明﹐司機飯後立即開車容易發生車禍。這是因為人在吃飯以
後胃腸對食物的消化需要大量的血液,容易造成大腦器官暫時性缺血,從而導致 操作失 誤。
不急於吃水果
飯後一隻果被奉為金科玉律﹐但醫學家卻提出了異議。因食物進入胃?需 長達1至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 Q慢慢排入小腸。餐後即食水果,食物會被阻 滯在胃中,長期可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不急於鬆褲帶
飯後放鬆褲帶﹐會使腹腔內壓下降﹐這樣對消化道的支持作用就會減弱﹐
而消化器官的活動度和韌帶的負荷量就要增加﹐容易引起胃下垂﹐出現 上腹不適等消化系統疾病。(大眾衛生)
不急於飲茶
茶中大量鞣酸可與食物中的鐵?鋅等結合成難以溶解的物質無法吸收, 致使食物中的鐵質白白丟失。
如將飲茶安排在餐後一小時就無此弊端了。
關心您
那飯後可以做什麼呢??
好好休息囉﹗
不管是上了年紀的人或喜愛運動的年輕人,常會遇到關節疼痛而造成身體上的不適。關節是連接骨骼組織且富有彈性的結締組織,有了全身上下兩百多個關節的串聯,人體才能自由的活動,否則就只能像博物館裡的雕像,供人觀賞了。
關節退化知多少
人體骨骼末端包覆著柔軟的軟骨,關節中狹窄的縫隙裡有一層薄薄的潤滑液,可用來保護骨頭不致因摩擦而受損。一般我們所談的可活動關節,大多是指滑液關節,也就是關節裡面擁有一個滑液腔,加上關節囊與韌帶的組合,使得滑液關節具有高度的彈性、緩衝與活動性。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非常古老與普遍的疾病,60歲以上,男性約有15%、女性約有25%,會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大多是起因於軟骨遭受破壞、老化現象的發生或過度運動,而造成活動上的不便。在以往關節炎的保養,只能靠消炎藥或類固醇做消極性的止痛,嚴重者就得靠柺杖或輔助器協助行動,甚至來個大手術換個人工關節才能解決行動上的不便。然而自從幾年前,葡萄糖胺(Glucosamine)的問世,使得關節炎的治療與保養有了關鍵性的突破。
葡萄糖胺的大發現
最初在歐洲發現補充葡萄糖胺可促進關節軟骨素(chondroitin)及關節液重要成分形成,增加骨關節的黏稠彈性,改善關節退化、摩擦發炎、疼痛、腫脹變形,更可幫助關節代謝正常化,改善關節的活動功能,並增加骨質緻密度與堅硬度。這偉大的發現,促使醫生們將葡萄糖胺應用於人體的關節炎症狀,結果發現效果出奇的好,也因此葡萄糖胺成了近幾年來,患有關節炎的中老年人與過度運動者必備的補給聖品。
葡萄糖胺的生理作用
補充葡萄糖胺(Glucosamine),可以刺激受傷的軟骨組織開始進行重建的工作,亦能促進軟骨組織的新陳代謝以預防退化的發生。藉由重建僵硬與耗損的關節組織,可以減輕關節的疼痛、腫脹,使關節變得更柔軟、更有彈性。葡萄糖胺促使液體流向軟骨組織,帶給軟骨組織重要的營養素,使關節軟骨保有水分、維持正常的彈性。最新的研究更發現:葡萄糖胺若再加上軟骨素(Chondroitin sulfate)時,會產生相輔相成的作用。軟骨素大量集中於關節的軟骨中,可以使軟骨細胞保有足夠的水分以達到緩衝、潤滑的作用。並藉由建造軟骨所需的膠原蛋白,促使逐漸流失的軟骨獲得新生。因此,葡萄糖胺與軟骨素兩種成分並用,不只可以減輕骨關節炎症狀,在某些病例中甚至也可以治癒擾人的關節炎。
簡而言之,葡萄糖胺與軟骨素的作用,就是在維持軟骨的健康,促使關節液被保留在適當的位置,並加強關節的新陳代謝正常,預防軟骨組織的不正常分解。
補充葡萄糖胺減輕我的職業病
身為一個的文字工作者,需要每日長時間操作電腦,長期下來有時都會有指頭關節隱隱作痛的情況出現。因此我選擇了葡萄糖胺與軟骨素,作為我保養關節、減輕發炎腫脹狀況的秘密武器。每天補充兩顆營養補充品(含250mg葡萄糖胺與200mg軟骨素),對關節的保養就會有實質上的幫助。老病號或者是疼痛發作期,4~6顆是常用的使用量。通常依照上述建議量使用,症狀輕微者在1~2星期內即可感覺到初步效果。長期受關節炎所苦的人,建議連續補充6~8週,大多會有明顯的改善。
元氣生活館 祝您元氣百倍